招生就业篇:匠心筑梦绘蓝图 成就学子出彩人生

发布日期:2023-10-19 浏览量: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思想认识,凝聚工作合力,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持续提升生源质量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措并举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抢抓联合培养本科招生机遇,招生工作以“稳定招生规模、优化生源结构、提升生源质量”为目标,深入实施招生工作“阳光工程”;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压紧压实责任,形成“全校行动、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格局,从就业统计、就业拓展、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四个方面着手,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转变就业工作观念,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千方百计促进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五年来,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入口旺”和“出口畅”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把握职业教育新形势,人才培养“入口旺”

(一)守纪在前,打造招生“阳光工程”

在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招生工作“阳光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规定,遵守“八项基本要求” “十公开”和“30个不得”等工作纪律要求,切实增强招生主体意识、廉洁意识、服务意识。做到计划公开透明、录取操作准确无误、复核严谨规范、自我监督全面有力,坚持招生数据一预处二核对三审核四报告制度,实现“零事故、零违纪、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二)抢抓机遇,职教本科从无到有

依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川教函〔2022〕226号),经学校申报、省教育厅审核,“护理”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纳入“2022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实现我院本科层次教育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为今后向更高层次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三)稳步发展,生源质量逐年提升

近五年来,学校单招、普招计划基本稳定在5800人左右,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2%及以上。单招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单招志愿填报数4067人,2023年单招志愿填报数达5976人,较2019年增长了46.9%,报考人数年均增长11.7%;普招招生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录取分数逐年增长。近5年,学校第一批次投档分数稳步提升,招生代码5569文科从2019年投档分446分增长到2023年458分(二本线458分);招生代码5569理科从2019年投档分380分,增长到2023年424分;招生代码5169文科从2019年投档分370分,增长到2023年437分;招生代码5169理科从2019年投档分161分,增长到2023年384分。招生生源质量连年提升,逐步进入稳定期,并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2023年高职单招考生现场确认


(四)落实政策,探索多元人才培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职扩招百万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加快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和构建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自2019年起,针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幼儿教师、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等群体开展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2019到2021年,高职扩招共计1240人。高职扩招学生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实施弹性学制,采取“工学交替”、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网上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年份 计划数 参加考试人数 录取数 报到数
2019年 120 55 47 40
2020年 320 111 88 70
2021 800 1899 800 779


二、构建促进就业新格局,学生就业“出口畅”

(一)协同联动,下好就业工作“一盘棋”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线,扎实推进就业工作,形成“全校行动、全员参与、全力以赴”促就业的良好局面,学校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保持稳中有升,实现了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目标,呈现了“出口畅、入口旺、中间质量有保障”的良好发展态势。截止2023年8月31日,学校202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0%,较2022届同期提升15.19%。其中经济与管理学院、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学院、药学与检验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全院平均水平;物流管理、健康管理、眼视光技术等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100%,实现全部就业。


学校领导在双选会现场调研

(二)挖潜开源,绘制访企拓岗“一幅图”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方法,瞄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业态,围绕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拓展就业新空间。近年来在学校党委书记李春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诚的带领下,招生就业处、各二级学校及各专业积极奔赴省内外各地开拓就业市场,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把好就业关,站好就业岗,下好就业棋,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地落细落实。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双选会,广建求职招聘渠道,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人岗比均超过9:1。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就业网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就业创业政策和重点企业用工信息宣传,确保毕业生“求职有门、就业有路”。



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真抓实干,建强就业指导“一条链”

始终把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职业生涯大赛、求职大赛和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活动,结合各类线上、线下就业指导讲座及就业指导咨询室咨询服务,引导毕业生树立积极求职心态、增强就业信心,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求职方法技巧,拓展求职视野,积极建设就业服务云平台,根据“学生画像”将就业信息精准推送至学生微信终端,提升人岗匹配精确度和实效性。


学校双选会现场


(四)重点帮扶,织密就业服务“一张网”

学校聚焦重点群体毕业生实际困难,按时向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连续三年组织毕业生参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帮助重点群体毕业生增强求职信心、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进一步细化帮扶举措,通过“联包帮”帮扶制度,“四级联动”全面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台账式管理,采取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联合人社、教育、发改委、国资等各级部门对重点群体毕业生进行兜底帮扶,全力帮助重点群体毕业生到企到岗。


宏志助航计划培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