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拼搏、追求卓越的良好精神面貌, 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统筹推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持续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培根铸魂,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
师范学院坚持“ 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的工作理念,积极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党建与业务齐抓共管、相互促进。
加强组织建设,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师范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党委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带领党员教师在学院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 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师范学院党总支被评为学院“先进党组织”、“标杆院部”培育单位,师范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被评为学院“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师范学院党总支第一党支部被评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党员模范力量。 师范学院党总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要求,以政治理论学习为主线,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学习阵地,丰富“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理论研讨+实践观摩”“党建活动+专业教研”等学习模式,推动支部党员政治、学习、专业三方面能力提升。创新实施“党建+美育”工作新模式,将美育内容融入党建,促进党建和育人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发挥专业特长,协助学院排练大型文艺节目,代表学院参加省市级文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社会美誉度。创作的《追寻》《牢记初心使命,勇担时代责任》两门党课被评为校级精品党课示范课。以党建带团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利用重要节日节点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作用, 通过线上、线下的主题班会、班级活动、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思想教育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号召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五年来,师范学院73名学生获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79人获得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 A 级证书,348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329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学生干部,100 余人次在各类国家级省级专业比赛中获奖。
多元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师范学院以提高育人实效为目标,跨学科建立早期教育专业群,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聚焦婴幼儿大健康学前托育体系建设,对接岗位需求,根据“1+X 幼儿照护”等证书考试内容以及早期教育职业技能大赛要求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医教养”融会贯通、专业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兼备基本婴幼儿医药卫生保健知识及素养的一专多能复合型特色人才。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以产教融合作为改革促发展的关键点,切实落实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共建托育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研发早教专业群教学标准、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校内双师协同进行教医结合课程建设与开发,促进岗课融通,不断增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突出特色,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根据早期教育专业群所面向的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需求,师范学院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拓展”的早期教育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特色明显,一是突出“教医结合”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医药卫生类专业优势,设置医药卫生类课程模块,培养具有一定医卫素质的一岗多能的师范类人才;二是突出“专业融合”特色,找准学前、早教、特教三个专业在职业面向方面的共通性和融合点,实现三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互选,拓展提升师范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获省教育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2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委会“多元化公共选修课开发”项目立项1项,有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副主编1人,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主编2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1门。能力为环,赋能学生全面成长。以加强学生师德师风教育、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开展师范生宣誓仪式、专业技能大赛、经典诵读、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美育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彰显师范特色、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近五年,学生参加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文化艺术比赛,荣获全国奖项3项、省级奖项60余项。数学教育2020级1班学生鲁绒近波荣获雅安市雨城区“见义勇为公民” 称号、“第七届‘感动雅安’道德模范”称号。



三、系统谋划,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师范学院围绕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发展目标,从专业发展、师资队伍、科研服务、社会服务方面系统谋划,系统提升,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专业发展稳步推进。 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同时为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复合化、多 元化和层次化的市场需求,师范学院发挥学校大健康专业集群的优势,以“医教养”为特色, 按照“行业背景相同、技能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通、双师队伍共建、教学资源共享”的建群 原则,以 0-6 岁早托幼机构教师岗位为主,构建了以早期教育专业为重点,以学前教育、特殊 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和助产专业为支撑的早期教育专业群,培养早期教育、婴幼儿托 育、婴幼儿照护、健康管理、母婴护理等专业领域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群是省级优质校建设项目;早期教育专业群为学校“双高”建设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纵深发展。 坚持党管人才,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引育并举,持续强化青年人才培养,提升队伍发展质量。近5年新晋升教授2人、副教授8人;现有硕士生29人,在读博士3人;新增省级评审专家2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选派 3 位教师赴境外高校访学;新增双师型教师5人、双师素质教师29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专业带头人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卓越教师”奖2人,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在四川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四川省高校艺术课程展示大赛、全国高校外语思政课程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各类文化教育艺术大赛中先后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4项。科研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师范学院注重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先后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烧制技艺朱庆平大师工作室、“艺心”美育工作室、“茗砂流韵”工作室、早教托育研究工作室、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工作室、“师说新语”辅导员工作室、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雅安儿童早期发展研究院等工作室和科研平台。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市厅级项目 42 项,获得专利11 项,发表学术论文152篇,其中EI4篇、中文核心7篇,主编或参编教材专著13本,获得雅安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社会服务体现担当。师范学院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深入贯彻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积极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依托校内外美育基地,做好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近5年为雅江县学前教育教师及青壮年农牧民、雅安市相关事业单位开展普通话培训800余人次,为社区居民开展公益美术培训200余人次,承接雅安市市级统筹教师培训项目4项,开展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100余人次,开展保育师培训100余人次。担任雅安市对外商务活动翻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文明城市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覆盖人群5000余人次。2022年获批四川省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获批“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第一批实验基地。国际交流再谱新篇。以汉语言、中国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在泰国建立境外办学点,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参与斯里兰卡文化交流活动、四川省教育国际文化体验系列活动暨第六届“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活动,成功承办了中国书画、中国黑砂等项目的文化交流活动。近5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先后为泰国曼谷华文学校培知公学学生、柬埔寨暹粒省医院医护人员等开展了300余人次华文培训。



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师范学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党建示范引领,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共发展,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优异成绩迎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